目前分類:未分類資料夾 (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佛法] 達摩壁觀

達 摩祖師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得到神光慧可大師斷臂求法,然則祖師如何指導慧可用功呢?祖師就是以一句「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作為 慧可用功的心法。但慧可是一位滿腹經論,聰明靈俐,辯才無礙的大法師,他自恃慧解舉世無雙,起初不肯老實依祖師此偈修行,反而搬弄般若,作口頭三昧,談心 說性,論空道妙,說出種種心性禪理機鋒,欲令祖師印可其見。然多番呈見,達摩祖師總是不肯。經數年後,慧可忽悟前非,醒覺此偈莫非有妙旨乎?於是放下輕慢 之心,虔恭踏實的依偈修行。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奇的繞圈子


現代人必備的養身功法-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鼠合掌48拜往生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律法師:珍惜緣分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2012龍年是一個吉祥的一年.但還需佛菩薩佛光加


持.讓大眾心想事成.師兄姐們特別發心規劃印製2012龍年以妙法蓮華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甚麼會有冤親債主?


                                                

為甚麼會有冤親債主?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化解過去今生種種冤結?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鉀」好道相報 可防血管疾病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常吃含鉀量高的食物可降低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腰酸/關節炎食療方


腰酸/關節炎食療方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彌陀佛燙金春聯結緣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何養豬戶從養豬開始,就不敢吃豬肉,對人體有何傷害? 素食豬的由來,養豬戶駱鴻賢的覺悟(視頻影片)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請大家能幫忙推廣與弘宣:法鼓山水陸法會網路共修的英文版面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知道父母生育、養育我們,

恩德比山高,比海深,可是究竟有多高?

有多深?

佛陀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中有詳細解說,

這部經把父母如何對子女的付 出,

從在母胎內開始,種種關愛,種種照顧,巨細靡遺,

深刻真實的描寫出來,一直到離開這世間才有停止的可能。

為人子女者,在為下一代的教養忙碌奔波時,

希 望不要忽略這份恩情,

也能把關懷多一些給父母親才是。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果故事:幫忙殺狗,來家尋仇


       賀先生四十幾歲,文質彬彬的,在一家合資企業工作。九五年的一天,他被信佛的妹妹拉著來見妙法老和尚。妹妹想借助佛法來教育自己不聽話的侄子,幫助哥哥分憂。

   賀先生的兒子今年十二歲,從小就是個淘氣包,沒少讓家長費心。上學後不但貪玩,不好好學習,打架、逃學更是經常的事,學校三天兩頭請家長。無論老師、父 母、爺爺、奶奶、姑姑、大伯們怎麼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也老實不了兩天,照樣鬧的雞飛狗跳。賀先生的妹妹知道這是業債找上門來,於是便拉著哥哥來向妙法老和 尚求教,也希望哥哥見聞法師的智慧後能夠信佛。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唸佛:寧可少、不可草! 不要一開始就要求自己唸佛一個半小時!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滅惡趣王如來心咒 ~ 海濤法師念誦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動佛心咒 - 海濤法師念誦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共同發心念佛 -- 祈請淨空老和尚長久住世,世界無災祥和  請共同發心念佛 -- 祈請淨空老和尚長久住世,世界無災祥和 淨空法師已預知時至,住世僅有兩年
轉載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九十一集)2010/7/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91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2-039-0091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本集中有重要開示,敬請關注內文中加粗、加紅部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零三面,倒數第六行看起: 「本經先列聲聞後彰菩薩。正如《佛地論第二》云:先說聲聞,後說菩薩。聲聞眾者,近對世尊,親受化故。又諸聲聞,常隨佛故,形同佛故。 是 故諸經多是先聲聞,而後菩薩。」這個意思前面我們也都提到,結集經藏的時候,前面六種成就是世尊交代的,列上首完全是表法。從聲聞菩薩眾當中我們就知道這部經的性質,這部經世尊要教我們哪些法門,從表法的人都能看到。像前面講的「了本際」,他代表的是自性,本際就是本性,了就是明瞭,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表這個意思,一生成就。通常看得最多的是舍利弗跟目犍連,幾乎每部經都有他們兩位,那就代表自性的智慧、自性的神通;也就是六根它本能是沒有障礙的,眼見,我們能夠見到遍法界虛空界,能夠見到自性,有這麼大的能力,六根的根性都不可思議。迦葉表禪淨不二,阿難尊者代表多聞第一,讓我們看到這些人就曉得這部經的重要性,我們學習這部經能夠達到怎樣的境界。 今天我們看菩薩眾,「又有普賢菩薩」,把普賢擺在文殊的前面,跟《華嚴經》一樣,《華嚴》也是普賢擺在第一,文殊擺在第二。普賢代表行門,文殊代表解門,換句話說,這部經重在實行,要真干,重在行門。我們看黃老居士的註解,「菩薩乃梵語之略存」,這是梵語裡面,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它簡化,「具足應雲摩訶菩提質帝薩埵」,上面還加個摩訶,摩訶是大的意思。「菩提質帝薩埵」,摩訶翻譯為大,菩提翻譯為道,質帝翻譯為心,薩埵翻譯為眾生或者是有情,合起來就是「大道心眾生」,這個在大乘教裡面叫古譯。古今是用玄奘大師來代表的,玄奘大師以前叫古譯,玄奘大師以後叫今譯。我們看註解裡講古譯跟今譯,意思在此地,不是現代。古時候翻為大道心眾生,玄奘大師把它翻作覺有情,因為菩提是覺悟,薩埵是有情眾生。他情沒斷,情識沒斷,就是還沒有能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沒有做到轉八識成四智,這樣的菩薩叫菩提薩埵,他是覺悟了。如果他要是轉八識成四智,那就稱摩訶薩,摩訶薩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就是佛。所以「簡稱菩提薩埵,義為覺有情」,覺有情是玄奘大師翻的,玄奘大師以前翻為大道心眾生。 「同佛所證之謂覺,無明未盡之謂情。」這個地方全都是講的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怎麼叫無明未盡?無明的習氣沒盡,無明真的斷了,不起心不動念,可是習氣還是有。他們住在哪裡?他不住在十法界,他在十法界之外,他住在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說諸佛如來,實在講就是自己的實報莊嚴土,無明斷了,證得法身,這個四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到方便土、到同居土,那是度化眾生的,那是眾生有感,十法界的眾生有感,四聖法界是方便土,六道是凡聖同居土,所以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絕不失時,準確得很,有感就有應。感應有四種,前面我們都講過,有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冥感冥應這四種。我們凡夫煩惱太重、習氣太深,我們跟佛菩薩有沒有感?有感,他有應,有應我們不知道。我們顯感,他是冥應,冥感冥應我們都不知道,都不能夠覺察,所以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我們,冥冥當中在保佑我們。如果是顯應那就很明顯,你看到、你聽到了,你心裡感覺到了,那就很明顯。明顯的有,不是沒有,同修當中常常有些人,這都是屬於感應。所以無明未盡這句我們一定要曉得,他是習氣沒有斷盡。 「又覺是所求佛道,有情是所化眾生」,這是覺有情的又一個意思,這是對教化眾生來說的,前面是自受用,這是他受用。用什麼來教化眾生?用佛法。所以我們在此地看到,這是給我們學佛的人一個很好的榜樣,菩薩教化眾生,不離佛陀的教誡。那菩薩講的跟佛講的不一樣,語言可以不一樣,意思沒有不一樣,這是佛四依法講的「依義不依語」。而不是像複講,複講一定要依義又要依語。菩薩教化眾生可以依義不依語,你才能契機,否則的話就不契機。依義又依語那是什麼?那是複講佛菩薩所說的經,要給大眾有信心,我沒有改動佛菩薩所說的一個字,完全照說,這是建立信心,是這個意思。如果幫助眾生理解,這是活活潑潑的,那就應當依義不依語。給他解釋,經文絕對正確,沒在上加一個字,可是講解是活活潑潑,要把意思講明白,要他能夠真正體會得到。所以有情,就是所教化的這些眾生,這是有情眾生,他們的煩惱習氣都沒斷。 「利生為急,廣度群生同登大覺,故謂覺有情」,這個意思比前面意思更好,菩薩確實發大菩提心,把幫助別人、成就別人放在第一位,希望別人先成就、希望別人早成就。地藏菩薩就代表這樁事情,「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你們看看《地藏經》,你展開經本,地藏菩薩裡面列的上首大眾,那是一切經裡面你看不到的,十方諸佛如來都來參加法會。那些諸佛如來是什麼人?全是地藏菩薩的學生,地藏菩薩的學生全都成佛了,他還在作菩薩。這是告訴我們,菩薩的心量應該如是,自己何必著急成就?真的是全心全力幫助別人。幫助根熟眾生,讓他們先成佛,根性沒有熟的幫助他成熟,沒有根性的幫助他種善根。菩薩的心願是圓滿的,真的是不捨一人,有緣的,菩薩度他,沒有緣的,菩薩跟他結緣,來生來世就有緣了,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特別是大乘,尤其是淨宗,淨宗要以彌陀本願為自己的願力,阿彌陀佛確實不捨一人。所以菩薩的意思是覺有情。「菩薩二字則是最略者也」,這省略的,中國人喜歡簡單,所以用菩薩,尾音都省略掉了。 下面說,「雲何為大道心眾生」,這是為我們解釋,古譯的,「以具四種大故」,這就是菩薩一定是具足這個四大。「四種者」,《清涼疏》裡講得好,「一者願大,求大菩提故」。這是菩薩第一個條件,這個大願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發菩提心,這就是願大。菩提心,我們現在講的比較清楚,多加了幾個字,真誠心是菩提心的體,菩提心的本體,真誠,真不是假的,誠不是虛偽的。學佛,如果是學大乘,那我們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萬物,一定要用真誠心。真誠心的自受用,就是我們經題上所講的清淨、平等、正覺,自受用,用真誠心對自己,清淨平等覺;對別人,對別人是大慈大悲。慈是與樂,悲是拔苦,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智慧、什麼樣的方法幫助別人離苦得樂,這是菩提心。 現在這個世間眾生,他遭的苦難太多了,苦難從哪裡來的?從迷惑來的。那就曉得了,我們用什麼方法幫助他?幫助他覺悟。用什麼方法幫助他覺悟?身行言教。釋迦牟尼佛一生做的榜樣,我們要能看得懂,要能向他學習,他身行的就是他所說的,他所說的他全都做到,一點都不假,表裡一如。佛有沒有為自己?告訴你實話,就是為自己。一切眾生是自己,自他不二,為他才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是不知道為自己,那就錯了。所以教我們覺悟,覺悟什麼?覺悟不二法門。整個宇宙是一體,《華嚴經》上佛給我們說的,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同一個心、同一個願、同一個智慧,乃至於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沒有一樣不相同。這是大乘教裡面,佛教導我們真正認識自己,自己跟整個宇宙是一不是二,永遠分不開,眾生有難是自己有苦難,眾生離苦是自己離苦,眾生得樂是自己得樂,自他不二。所以你如何能入佛門?你看看經論裡面所說的,放下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你就入門。八十八品見惑分為五大類,頭一個是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那個身不是我,錯了。諸佛如來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證得法身,什麼叫法身?法是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我的身,這叫法身。執著這個身是我,把別的身都丟掉,好像你身上一樣,你執著一根汗毛是我,其他的都不是我,我們說這個人迷了。我們現在就是個迷人,不知道整個宇宙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一心一智慧。 第四個條件是「德大,具足一乘諸功德故」。這一看這個四大,德大難。我們怎樣才能具足一乘一切功德?給諸位說,真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不是說一心,一心不容易做到,一向,一向專念你就具足一乘諸功德,這個一乘是一佛乘。只要你心裡有阿彌陀佛,你就具足一乘諸功德;不是大乘,大乘比不上一乘,大乘是菩薩,一乘是諸佛如來。這是無比殊勝功德,不難!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