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五眼”
佛教的“五眼”
我們從某些佛教圖像中,
可以看到臉部有出現三只眼的情況;
也就是在兩眼之間的眉心處,另開一眼。
事實上,人類不可能有三只肉眼,
所謂的第三眼,只是象徵;
也就是在一對肉眼之外,另有心眼。
心眼的意義有深有淺,
淺的指普通人的思想活動,
深的就要講到五眼了。
五眼是除了肉眼之外尚有層次不等的四種心眼。
所謂五眼,是指從凡夫至佛位,
對於事物現象終始本末的考察功能。
有人稱眼睛為‘智慧之門’、‘靈魂之窗’,
眼睛能夠明辨物象、增長知識。
修行的層次越高, 心眼作用的范圍越廣。
凡夫經由父母所生的肉眼,
能見的距離、範圍相當有限,
太小、太大、太遠、太近,均非肉眼所能見,
或太過黑暗或強烈的光度,
也非肉眼所能適應。
如果能得天眼,便能於物質世界中自在地觀察,
而不受距離、體積、光度的限制。
不過天也有層次:
有地居天、空居天和禅定天。
地居天就是一般民間所信的福德鬼神
以及四天王和忉利天的天神;
空居天是指耶摩天至他化自在的欲界天神;
禪定天則指色界和無色界的二十二層次。
層次越高,天眼的功能越多越大。
所謂天眼的功能,是能見肉眼所不能見的事物,
除了不受大小、距離、明暗的限制外,
也不受遮隔隱藏或通透顯露的限制,
它不需通過光影的反映,
而是精神力的反射或折射作用。
天眼有修得和報得的不同。
一般的鬼神都有深淺程度不等的天眼,稱為報得。
因為沒有肉體束縛的鬼神,只有靈力活動,
減少了物體障礙。
一般的靈媒,也就是為鬼神所寄托、依附的人,
這就是藉鬼神報得的天眼,
而能見人所不能見的事物。
對人類而言,修禪定或可得天眼;
但禪定的目的卻不在於修得天眼,
雖另有專修神通的方法,但若修得了天眼,
也未必表示已入禪定。
天眼的功能除了如上所說的以外,
尚有能見未來將要發生的事件現象。
那是由於任何現象的發生,
已經有它一定的因果關系,
由於造下一定的業力,便會造成一定的果報,
往往現象尚未發生,
而發生那種現象的力量早已形成,
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的加入,
那就成了必將發生的事實。
所以,具有天眼的人,能夠預知未來。
天眼的能力越強,能見的未來越久遠,
精確度也越高。
所謂精確度,就是說明天眼並不可靠,
只要一加入其他的因素,
未來的事態未必就會產生他的預期結果。
這好比兩位圍棋的棋士對奕,
段數越高,所見棋目越多;
段數越低,所見越少。
但還沒有任何兩位棋力相當的棋士
可以一上棋盤就已經知道勝負的結果。
因為世事變數太多,
定數只是局部和短時間的現象,
萬法因緣所生,緣變則變。
所以佛法不執著天眼,
也不鼓勵人為了使用天眼而修成天眼。
所謂五眼,除了肉眼、天眼外,
尚有慧眼、法眼和佛眼。
慧眼是羅漢所證,
見十二因緣、生死流轉的徵象,
所以能出生死輪回,不受身心世界的束縛,
離五蘊、出三界。
這和世間一般人所說
‘慧眼識英雄’、‘慧眼獨具’的功能,
顯然不同,
世人所說的慧眼,是世間智慧,
尚存有‘我’的觀念,
不過比較深澈、明銳、敏捷;
而羅漢所具的慧眼是無我、無執的。
法眼為初地以上的菩薩所具,
能見萬法的本性──法性,
親證諸佛法身之一分,乃至多分,
絕不是如一般人所說的
具有法術之士就是具有法眼;
略解佛法者也稱具有法眼。
其實法眼和證法身有關,若是僅僅見性,
尚不能稱為具足法眼,而只能夠
確信法眼的存在和法眼的功能。
法身遍一切處、遍一切時,
它非色、非無色,非有相、非無相,
非非有相、非非無相;
說是,一切都是,也可說,一切都不是。
有執著者,一切都不是;
無執著者,一切都是。
具足法眼的菩薩,稱為法身大士,
非凡夫所能想像。
無我有兩種,分人無我和法無我。
證人無我、離人我執,就是羅漢;
證法無我,離法我執,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
羅漢離人我執,得慧眼,出三界;
菩薩更進一步, 離法我執,
證法身、得法眼、雖住三界,
卻不為生死所困,稱為法身大士。
有些附佛法的外道,
動不動就說已得慧眼或法眼,
其實他們連天眼都不是,
而僅是氣脈運動的反射作用,
或是得自鬼神的靈力而已。
至於佛眼,
具足前面四種眼的所有功能,
它是智慧的全體,
也就是大圓鏡智的本身,又稱為大圓覺,
也稱為無上菩提。
文引用自:學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