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給老年人在生活中修持之建議!

有的老年居士認為自己的子女不孝順,不能善待長輩,為此家庭產生了很多矛盾糾紛。為什麼會這樣呢?在我們流轉人世間的過程中,子女不孝順父母、父母對子女不公平、先生不關懷太太、太太不包容先生等等之事是輪迴中的常態。


 


 


然 而,對於佛弟子,則不應以世間常人的觀點來看待這類事情,也沒有必要過度的執著。一般而言,家人此生相聚的時間本就非常短暫,又有太多無常,加上平時大家 都上班、出差,忙各自的工作,相聚在一起的機會本就少之又少,在如此短暫的人生中,家人應該和睦生活、相安共處,認真修行佛法才好。  


關於家人之間的無常,密勒日巴尊者在《覺悟世間虛妄歌》中曾經告訴我們:


 


父在之時子不在,子在此時父已逝;


二人縱聚亦無實,孺子我往修正法;


赴馬牙白岩禪修。


 


母在之時子不在,遊子歸時母已逝,


二人縱聚亦無實,孺子我往修正法;


赴馬牙白岩禪修。


 


妹在之時兄不在,兄歸家時妹飄零,


二人縱聚亦無實,兄修有義之佛法;


赴馬牙白岩禪修。


 


帕當巴尊者也曾經說過:


 


家人如同市集上的人群般短暫,


聽瑞(西藏的地名)的人們啊,


切勿爭鬥鬩牆(爭吵、爭鬥)。


 


我認為老居士們大多都已學佛多年了,也幾乎都是大乘的佛弟子,家庭的糾紛應當以佛法的方式來平息;以慈悲博大的心胸來接受;以智慧善巧的方式來圓融;以因果的果報來看待。


 


當你以因果的觀點來看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家庭裡的一切問題並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而是往昔自己所造的業力導致的。學佛修行者應該深信因果,作為一個在家居士,家人與家人彼此生存依靠時,更要謹慎因果,負好家庭責任,互相包容和寬慰。


 


常 培養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經常反省自己,不要總是觀察對方的不足。子女不孝順時,不要先著急批評他們,也不要一直認為他們不孝,生活應該要過得樂觀一點。 首先自己先靜下心來想一想,反省自己年輕時,對父母是否孝順過。一旦發現自己年輕時也曾對父母不孝順,那他們對你不孝順也是有原因的,不完全是他們的錯, 很可能是你做了一個不好的榜樣,這就是因果報應。你更應該在佛菩薩面前發自內心地懺悔。


 


 


即使年輕時父母非常孝順,但誰也無法知道你的前世或前世的前世有沒有不孝順過長輩。


 


所 以要客觀地以智慧來回頭關照,也許你會找到一種平心靜氣、不去怨天尤人的妙法,在平靜的心態下生活得幸福美滿。這也是我們修行的功夫,更是一種對家人包容 的方法。在這個世界上,優秀的父母多數是只求為子女付出,不求向子女索取回報。這種父母反而會獲得子女的尊重和孝敬,所以他們生活得既幸福又快樂。


 


 


一般而言,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並不僅僅是今生今世的關係,而是過去多生累劫中相互之上了根深蒂固的因緣。但遺憾的是,我們無法知道相互之間所結的是善緣還是惡緣,是你欠他們的,還是他們欠你的,這些都無法知道。


 


 


我們人生的路途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人,哪怕是自己子女中出現不孝順的,一切都是因業力導致,所以應該知道這是自作自受的結果。假如你過去世行善做得不夠,無論生了多少子女,哪怕是一個太子,也不見得能得到好的回報。


 


 


在大乘佛法《觀無量壽經》中有這樣一個公案:


 


從 前在印度摩揭陀國,有個國王,名叫頻婆裟羅。因年老無子,擔心自己沒有王位繼承人,於是請來相師占卜。相師說:“山中有一道人,死後會來投胎,轉世為太 子”。國王因求子心切,就下令先斷了山中道人的水源、食物,後又派人進山殺死道人。結果道人死後轉世成了一隻兔子,國王又下令追殺兔子,並把兔子釘死在牆 上。


 


不久這個國王的王后果然懷孕,生下了太子,名阿闍世。阿闍世王子長大後,因受奸臣挑撥,心生惡念,就舉兵政變,篡奪了王位,並將父親囚禁起來。


 


而 且也斷絕了父親的食物,任何人不得探視,目的是想餓死父親。母親韋提希夫人要求探望老國王,得到同意後,就每天把身體洗乾淨,將蜂蜜和炒麵混在一起塗在身 上,是為了讓老國王充飢。過了一段時間,阿闍世王子見父親仍然健在,又得知是母親所為,就把母親囚禁在七重室的監牢裡,然後殺死父親。


 


韋提希夫人非常傷心,向佛祖祈禱,自己和國王為何要遭受如此惡遇。佛祖告訴她,在阿闍世王子還沒有轉世前,他們已對阿闍世王子的前世做下了冤孽,即在他還沒有出生前就結下了冤仇,這皆是你們前世的因緣所造成的。


 


如果你在過去世做了不少積德行善的事,再加上這一世家人彼此之間具有足夠清淨的善心,即使你只有一個普通的女兒,你不但可得到這一世的孝順和敬重,來世也能生在梵天,且會和睦相處。


 


在《涅槃經》中有這樣的一個公案。


 


    從前有一對母女倆同渡恒河,不幸同時被恒河大水所溺。這時母親想:“我的女兒如果不淹死,則我死亦無妨”。她女兒也同時想:“我的母親如果不淹死,則我死亦無妨”。母女二人相互發起了這種堅定、清淨的善心,就此一念善願—— 二人雖未修過禪定,卻於恒河中死後同生梵天。


 


這個公案很好地說明瞭行持善心的力量。


 


如果一個人的心中具足了善的力量的話,即使沒有生兒育女,伴隨你的僅僅是個僕人,那他也會像孝順的孩子一樣孝敬你,你也會得到很好的回報。甚至是你家養的一隻寵物貓或狗,也會同樣地善待你。當你在孤獨寂寞的時候,它也會坐在你的身邊陪伴你。


 


當你生病痛苦難過​​時,它都會搖著尾巴來安慰你,這也是它對你表達的一種孝心。甚至有些寵物為了報答主人的恩德,而救主人性命,這樣真實的故事可以說是不計其數的。這些當下的果報不僅僅是往昔業因果的決定,也是由善心的力量所導致的,所以希望大家要深信因果律的循環法則。


 


2008518日下午6點 半,成都記者從都江堰發回的電話連線報導說:有人發現在地震的廢墟裏還有生命跡象,有一隻寵物狗,在這個危樓前守候,有的好心人是認識這隻狗狗的主人的, 人們就給了這隻寵物狗一點吃的,但這隻狗狗沒有吃,就叼著食物跑回一個還沒有完全倒的樓房裡,不久又回來,人們給狗狗食物,就這樣狗狗叼著食物又回去,後 來人們跟著狗狗發現它的主人就在這個危樓裡還沒有出來,人們人試著接近危樓,聽到了求救的聲音,馬上報告救援人員行進實施救援。


 


目 前家庭親情的危機並不只是一個家庭所面臨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作為一位學佛人的長輩,如果總是想著子女不孝的事情,總是怨天尤人的抱怨, 哪怕是一隻寵物,也會離開你,身邊什麼人都會跑光的。或許現在看來你的家庭情況並不是很糟糕,但若這輩子再不好好修行,來世會變成怎樣?如果去了地獄道、 惡鬼道、畜生道怎麼辦?


 


所以應該想辦法盡量令心中的五毒煩惱斷除,千萬不要墮落惡趣。現在你站在十字路口,有選擇的權利,也有把握的能力。我真誠地勸各位,千萬不要為家庭中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自尋煩惱與家人爭論。你要管理好自己的行為(),守護好自己的語(),照顧好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修的像水晶般清淨,像棉花般柔軟,像微風般輕鬆自在,你的生活才會自然而然地快樂起來。以致在之後的生生世世中,很多的事情都會如願以償。我們要做心的主人,這才是我們學佛修行的意義。


 


我們知道,不管學了多少的佛法,一生當中做了多少好事,但它的果報不一定會現世成熟,但善業的因果仍然存在。當因緣成熟時,它就會出現。


佛經中說:


眾生所造業,百劫也不壞,


諸緣若成熟,必然生後果。


 


我們在流轉輪迴的過程中經歷了數不清的過去世,誰知道你行善多還是造業多?現在社會裡有很多人造業,卻很快樂,但誰也不能確保他們以後會不會受苦,也不知道他們死後會去哪兒,這就是因果。因果循環不一定是那麼近的,佛法強調三世因果,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即使經歷了幾千個大劫,果報仍然存在,一定是自作自受。造惡業的人為什麼幸福?因為他過去世做好事多,過去世的果報受報未完。但現在所造的惡業之果報,將來必定要面臨。因此你一生當中念佛也好,行善也罷,只不過是遲早而已,它的果報絕對會有,永遠是如影隨形的。


 


在 你的人生當中,曾經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對於年齡大的老年人而言,生命接近黃昏時,還對今生今世貪戀什麼呢?與自己的家人爭論什麼呢?只要吃飽、穿暖、睡 好、住好就可以了,沒有必要管很多的閒事,也沒有必要說些是是非非,還不如虔誠地祈禱諸佛菩薩,念念不忘三寶的功德,保持清靜心來專心念佛。


 


為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念誦阿彌陀佛的聖號,心中時時保持正念,不要總是回憶過去的事,也不要期盼未來的事。不要隨從妄念,而應活在當下,隨時隨地將心安住在 清淨自然的狀態之中,我建議這就是你們應該要做、必須得做的事。經過這樣的一種修持,心中的妄念才能逐漸消失,而且會自然生起一種喜悅的心性。


 


心 中沒有了妄念,心清靜了,本性才能展現,身體才會健康,違緣自然減少,且修行的效果也會逐漸地提高。我們修行即是修心。你每天哪怕燒了很多支香,點了很多 盞燈,磕了很多大頭,念了很多佛號,但如果在解決煩惱的問題上沒有起到作用的話,除了積累一點福報,其他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我們學佛最主要的目的並非是磕頭、燒香等等,而是要解決內心的煩惱,除貪、嗔、癡、慢、疑五毒,這是學佛唯一的目標。你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心,經常在想一些什麼事情?如果想的是不好的,把它忘掉;如果想的是好的,盡量培養,這樣才能調伏自心,才能做得了心的主人。


 


同 時你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幸福,子女也會越來越親近、圍繞陪伴著你。他們看到媽媽臉上充滿了慈容,會覺得媽媽變得安詳、隨和、快樂,自然會主動親近你,你和他 們的溝通也會變得親切了。你的子女、朋友、鄰居都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你的身邊,當然佛菩薩也會加持你。你的心也會很平靜,白天吃得香,晚上也睡得好,這就 是修行非常好的一個結果。


 


你 的子女對你不孝順,其實也並不僅僅是往昔的業力所致,也是與這一世強而有力的“我執”有關。那麼老人們今生所有的修行都應集中在對治“我執”上,令“我 執”逐漸的減輕。一旦“我執”減輕,你的生活就開始輕鬆了,你的人生也就會幸福了。如果你希望日子過得幸福,就要把“我執”、“我見”的心放下,常常保持 一顆清淨無我的心,並且虔誠地祈禱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總集的化現,顯現為菩薩的形象來救度眾生。如果你多念一念觀音菩薩的心咒,也 一樣會得到他大悲心的加持,也能成就和他一樣的境界。所以我們心中要具備一顆善良的心,努力令它增上。善良的心一旦發展到圓滿,即是大慈大悲心,也就成就 了觀音菩薩的境界。


 


你能否擁有一顆慈悲的心,臉上能否經常帶著一絲笑容,口中能不能經常說一些柔軟的話語,關鍵在你每天要做心的訓練,在心中建立起正知正見,保持專心念佛,活到老,修到老,並使你的人生在修持佛法中畫上圓滿的句號。


 


我們要用正面、樂觀的心態來培養自己的清靜心。你認為這是一個骯髒的社會,它就會變成一個骯髒的社會;你認為它是完美的國土,它就會變成一個完美的國土。即使是遇見對你不好的人,但你常常觀察他的優點,他真的有一天就變成好人了。即使你周圍的人都是好人,而你卻習慣​​觀察他們的不足,久而久之,在你眼裡幾乎都看不到一個好人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這是漢地傳統文化上非常有影響的佛印和蘇東坡的故事:


 


佛 印是個修行非常好的出家人,蘇東坡則是個有名的學者,他們兩個是好朋友,經常見面、聊天、喝茶。有一天,蘇東坡問佛印:“在你眼中,看我像個什麼”?佛印 說:“我看你像一尊佛”。而蘇東坡對佛印說:“我看你卻像一堆狗糞”。蘇東坡回家後,將這件事很得意地告訴了妹妹。他的妹妹很聰明,於是非 ​​常遺憾地說:“   人家是佛心,看你看一切都是佛;你是狗屎心,看人看什麼都是狗屎”。


 


我們佛弟子應當盡量忘掉過去別人對我們不好的事情,要常常憶念別人對我們的幫助,或為我們做出的貢獻。


 


第二佛陀龍樹菩薩也曾經在《親友書》中說過:


當知心如於水面,土石之上繪圖畫,


其中具惑如初者,諸求勝法如末者。


 


意思是說,應如水上畫畫一樣,立刻忘掉過去別人對我們不好的事,或煩惱的事;要像石頭上刻字一樣,常常牢記別人對自己做的好事,或佛菩薩之功德。


 


所以對你不好的事要立刻忘掉,而好的事盡量存於心中。他們對你好也好,不好也罷,一切都已過去了,一點也不值得為這些過去的事情而煩惱憂愁。就像是昨夜的夢境,好夢也好,噩夢也罷,到了今天早上的時候,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不值得任何回憶或執著。


 


我們應該瞭解培養清靜之心的價值及重要性。無論你住什麼地方,接觸什麼樣的人,在短暫人生裏,應該要樂觀地生活,保持清靜之心。如果你所說的事確實存在,那麼這就是業力,也是輪迴。輪迴的現象即是充滿痛苦之處。


其實這些也許是件好事情,你越看到這些,就越能體會到輪迴的過患。對個人而言更應該具有對解脫的渴望,對眾生而言則更應感知到他們的痛苦,從而能促使自己生起對他們的慈悲之心。


 


如今有些老年人習慣說我不想活了,趕快死去往生就好了。這種想法不正確,因為除非是你有足夠的把握,或是達到了來去自由的境界,否則這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你有沒有想過,要具備什麼樣條件的人才能往生?往生極樂淨土必須要具備四種因。佛在《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雲:


 


阿難陀,若有眾生屢屢觀想如來身相,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第一種因;積累眾多無邊之善根,這是第二種因;發菩提心,這是第三種因;為往生彼淨土而發願迴向,這是第四種因。


 


所以作為我們凡夫來說,往生極樂淨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除非你具備往生淨土的四種因緣,否則千萬別想趕快死亡的事情。若是投胎成為非人,或是墮入三惡道的話麻煩就大了。


 


佛說:


人身一失,萬劫不復


佛教告訴我們,人的身體是修行最為殊勝的條件,在人身良好的條件下才能往生淨土。只有擁有人身才能解脫輪迴,只有借助人身才能獲得成就,所以你怎麼可以選擇迅速死亡呢?


這種想法是不負責任的,應該非常珍惜難得的人身,盡量在這個人身上建立往生的條件,在生命沒有結束之前積累足夠的資糧。如果現在沒有好好把握這個人身的話,要往生極樂淨土是極為困難的事。


 


修行就像過河一樣,沒有船怎麼能到達彼岸?人身就像大船一般,如果你不依靠這個人身怎麼能往生?現在這個人身不斷地變化,越來越邁向死亡,《入行論》中說:


 


逝者如斯,日夜不停,


我的生命持續流逝。


一旦過去就不會再來——


我除了死亡,還有別的未來嗎?


 


所以哪怕一分鐘、一秒鐘的時間都要善待,都要珍惜專心念佛。人的生命就像一場戲般的短暫,更何況人已到暮年。佛經中說:


 


三有無常宛若秋天雲,


眾生生死恍然一場戲。


人之壽命彷彿虛空電,


迅急流逝猶如陡坡水。


 


 


所以沒有意義的話不說,沒有意義的妄念要斷掉,沒有意義的事情要停止,一定要把身口意集中善用在佛法的修行上,令這個人身善始善終,並使它達到圓滿的佛果。


 


對於財產不應當特別執著,更不可以為了得到財產喪失道德,令親人之間反目成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傳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